林欣怡 // SENSORY LAB 清大感官實驗室

鯤言:第三種聲音
[ Khun-giân ] :The Third Voice

ann4 t͡suã554….. ann4 t͡suã554 bo5 gak7 za3 lai5 ? “

// Bio-database Cinema Technical Presentation //生物數據資料庫電影技術裝置影片

主觀聽點.及物動詞
Point of Audition Sound.Transitive Verb

// 林欣怡.鯤言 [ Khun-giân ] .2015 – 2021 // 第三種聲音 The Third Voice // 反身性聲語場景 The Reflexive Sound Scene
//主觀聽點.及物動詞 Point of Audition Sound.Transitive Verb // Disembodied Voice.Non-Diegetic Sound
//及物變因:與系統的硬體或軟體相應的人      // 身體動作,聽位—語徑
// 裨海紀遊.秋刀魚の歌.吳新榮日記.原吟.女誡扇      // 泉州南音.鼓.反聲語.竹枝詞     // 董福祺.姚喻文.佐藤春夫
// 概念構想.聲音採集.影像拍攝、影像剪接:林欣怡    // 程式設計:賴威漢、蔡岱臻  // 表演者:姚喻文
// Original MIDI Biodata sonification device developed by SašaSpačal, Mirjan Švagelj,and Manuel J. Domke
// 製作團隊:陽明交大感官實驗室|林欣怡、賴威漢、蔡岱臻、柯祖皓
// 特別感謝:姚喻文.董福祺.佐藤春夫.辻本雄一.HaBo MaNis 黃瑞香/哈波.馬尼絲.紀州勝浦漁港朝市.三線演唱 佐喜真淳 Shamisen by JUN Sakima. 佐藤春夫記念館.ICCS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徐紹恩.泉州南音记录工程.社子西拉雅夜祭.南投川中島清流部落.陳冠彰.陳靜如.河野龍也.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中研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

//入圍法國克萊蒙費朗 VIDEOFORMES新媒體藝術展「國際競賽」單元.入圍2022美國聖塔菲 CURRENTS: CIRCUITS 新媒體藝術展
// 文化部 2021藝起秀創意線上演出徵選計畫 金獎.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線上發表 // 本計畫由 陽明交大 ICCS文化研究國際中心「107-109 國內調查研究」補助
// 相關連結:〈考聲誌〉,2020雙城.聲繡,2019北赤土崎:一號廠房.空白之所,2018-2019反身像:異步、實驗、恍惚性,2018反身像中的第三種聲音,2018鯤言:閾限空間中的聲響 , 2017鯤言.影譯.歷史旁白,2016

聲所.聲組

「聲組」聲音群與其程式語言所構成的「非敘事聲音」(Non-Diegetic Sound),決定了「聲所」影像的剪輯。

聲組#1
IO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ing and biodata from plants

// IOT 溫濕度傳感+BIODATA生物電阻抗數據感測:原民吟唱、泉州南音、臺灣竹枝詞 藝術家反聲語(董福祺倒注音符順序唸吳新榮1944、1945年所寫臺南空襲及霧社事件)// 人數.氣溫.生物數據.地理位置.空間辨識.語言抹消、退場

聲所 #1

藝術家董福祺於蕃字洞(2015)、哈波.馬尼絲織布(2016)、臺南社子西拉雅夜祭現場(2018)

聲組#2
Vibration sensing

// 電阻抗值.電感.觸摸.頻率.干擾.壓電蜂鳴.交流電壓.語言進場.主觀聲點.及物動詞 // 壓電式蜂鳴片感測,物件震動聲音控調:沖繩三味線吟唱、日本鼓、泉州南音、禿頭港.鼓聲.女誡扇


聲所 #2

// 日本新宮線佐藤春夫之墓、熊野三山、紀州勝浦漁港朝市(2017) // 日本和歌山縣新宮市.佐藤春夫記念館.熊野三山—那智勝浦町下里.佐藤春夫の墓.紀州勝浦漁港朝市 // 電阻抗.生物數據.頻率.辻本雄一.佐藤春夫.秋刀魚の歌

聲組#3
Human body’s biodata in sound and buzzer

// 電阻抗值.電感.觸摸.頻率.干擾.壓電蜂鳴.交流電壓.語言進場.主觀聲點.及物動詞 // BIODATA 生物電阻抗數據感測:
佐藤春夫吟讀其詩作〈秋刀魚之歌〉、佐藤春夫記念館館長辻本雄一吟讀此詩
// 身體 — 語徑、抹消、退場

聲所 #3

藝術家姚喻文於臺南安平樹屋(2020)、佐藤春夫記念館館長辻本雄一吟讀〈秋刀魚之歌〉(2017)

“ ann4  t͡suã554….. ann4  t͡suã554  bo5 gakzalai5 ?  

— 泉州話「 按怎…..按怎嘸較早來?」,〈女誡扇綺譚〉,佐藤春夫,大正十四.五,臺南禿頭港赤坎城 —

 

“  肩披鬢髮耳垂璫,粉面紅唇似女郎。
馬祖宮前鑼鼓鬧,侏離唱出下南腔。“

 

— 〈裨海紀遊—臺灣竹枝詞 其十一〉,郁永河,1697,漳泉州二郡為「下南」
下南戲腔為泉閩聲律 ,天妃為媽祖(馬祖),近臺南赤坎城,為臺南現在的大天后宮(舊稱東寧天妃宮)[ 註1 ]
 

我只需要聲音對我說話
A voice and nothing more

━━━━━━━━━ 林欣怡

以郁永河於1697年來臺採硫時所寫的臺灣第一本遊記文學《裨海紀遊》(採硫日記)[ 註2 ],平行佐藤春夫所著《殖民地之旅》為雙重路徑,作為貫穿聲語敘事的文學軸心。《鯤言:第三種聲音》從社寮島作為索語起始,尋聲霧社、新竹與台南空襲等地事件,交錯吳新榮日記、原民吟唱、地方口傳、藝術家反聲語、臺灣竹枝詞等聲線,疊織為語音(voice)、語言(language)和聲音(sound)相互稀釋的主觀聽點與及物聲景。

《鯤言:第三種聲音》由「聲組」與「聲所」構成,「聲組」包含三種聲音程式物件:IOT 溫濕度傳感、環境震動感測、生物電阻抗數據感測。三個聲組分別能觸發三個聲音群,由環境溫溼度傳感觸發的聲音群為原民吟唱、藝術家反聲語(董福祺倒注音符順序唸吳新榮1944、1945年所寫臺南空襲及霧社事件)、泉州南音、臺灣竹枝詞的聲響;環境振動感測為沖繩三味線吟唱、日本鼓;而由生物體電阻抗感測的生物數據所觸發的聲音群為佐藤春夫吟讀其詩作〈秋刀魚之歌〉、以及佐藤春夫記念館館長辻本雄一吟讀此詩的聲音。三個聲音群的聲音來自於2015至2021年在日本、沖繩、臺灣三地進行的影像拍攝與聲音採集,並且將聲音拆解為「音」、「詞」或「短句」。「聲組」裝置會因地理位置與場所環境觸發不同的「音」、「詞」與聲響,也會因不同生物體(蕃薯、植物、人)自身相異的電阻抗值觸發不同的「詞」或「短句」。其中,溫濕度傳感聲組一將會因爲現場溫度的改變(人數、高地低溫)而讓某些聲音退場消失,在某個溫度以下,聲音才會被觸發。

纏結聲物

 

「聲組」聲音群與其程式語言所構成的「非敘事聲音」(Non-Diegetic Sound),決定了「聲所」影像的剪輯。

2015年拍攝《鯤言》聲線路徑的第一個節點:基隆社寮島的「蕃字洞」,臺灣最早出現西語的處所。社寮島石洞出現荷蘭人刻字最早記錄於法國人 M. C. Imbault-Huart 的《Ile Formosa》一書 (1898 年出版, p.195) 「聲所」影像場景索引,最初以佐藤春夫《殖民地之旅》為聲徑,將尋找這一段刻字作為起點,訪地從基隆社寮島、臺南安平港(女誡扇綺譚、臺南空襲事件)、南投霧社川中島清流部落到日本新宮縣佐藤春夫記念館。這些路徑平行著郁永河來臺的地點,據此構成三重時空(1697–1920–2021)的紀錄影像。雖然佐藤春夫的旅臺路徑集中在「島的左邊」(土牛界線,線西平埔族、線東高山族,後稱隘勇線),與郁永河來臺採硫的路徑有許多相近之處,但前者中途橫切至臺灣中東部最遠達能高越;後者並未越至東部,所到之處較前者散廣。佐藤春夫筆下的臺灣霧社原民,與郁永河《裨海紀遊卷下》中〈土番竹枝詞〉對平埔族等的描寫,即便有著年代差距,但都閱讀出對異者族類的評判,以及兩者對異族語與地方聲曲非「同時共代」(coevalness)的「時差/視差」。正是因為拍攝路徑以文學文本(或者歷史事件)交疊參照,《鯤言》的拍攝採訪經驗,不斷地質問著「第三種聲音」[ 註3 ]的發聲位置所在何處?《鯤言》並無意再現歷史場景,或試圖在事件經驗者的口述聲中召喚事件作為「第三種主體」的身軀,進行歷史旁白。事實是,「第三種聲音」並不存在於一個具體的、單一的身體/主體中,它總是在拍攝現場之外、紀錄影像之外、螢幕之外,等待著被觸發現聲。這或許如文化理論學者杜拉(Mladen Dolar)那段關於聲音拓墣著名的描述:「從身體分離並到處播散,但同時它又指向身體的內部,一個無法被揭示的身體內部… 聲音連接了身體和語言之間的斷裂,既不完全屬於身體也不完全屬於語言,事實上它置於一個相當弔詭的拓樸位置(Dolar 2006: 70-3)杜拉在其著作《聲音,僅此而已》(A voice and nothing more)中強調,聲音總是介於以下兩者之間:身體與語言之間,生物學與文化之間,內部與外部之間,主體與他者之間。在多數時刻,我們將「語音」(voice)、「語言」(language)和「聲音」(sound)」揉雜為一體,更多時刻,我們將這個揉雜隱身至影像中,讓聲光影視作為「電影」形成「敘事」。這些追問迫使《鯤言》「第三種聲音」的重新追索:從場景轉向聲景的索語聲徑。

在臺南禿頭港的廢屋中,引動佐藤春夫追索「亡靈聲響」的是全文唯一出現的異族語「泉州話」:「按怎…..按怎嘸較早來?(ann4 t͡suã554….. ann4 t͡suã554 bo5 gak7 za3 lai5 ?),而郁永河之臺灣竹枝詞其十一也有著泉漳州聲律戲曲的描摹,詞中「侏離」原意指少數民族或西夷外族怪異難以理解的聲語,在竹枝詞中意味著當地演員唱出漳泉一帶的閩南聲腔。在〈女誡扇綺譚〉中除了那句「亡靈聲響/泉州語」之外,文末還出現了一句由穀商黃氏所豢養的白色鸚鵡所「說」的臺語:「lí lâi-ahtshiánn-tsē」(汝來呀,請坐),這句「擬人聲」的出現,雖僅是場景描述,卻異常惹眼,在《殖民地之旅》中除了角色的「語句」,關於聲音的特別描述還包括〈日月潭遊記〉中廈門地方支那方言、木杵擊石「明快如金屬音」的音調描摹、日本大正期以五十音圖いろは起首的流行歌(推測應為《伊呂波歌》)[ 註4 ]、御詠歌;〈蝗蟲大旅行〉中La Li Lu Le Lo的鳥唱;〈魔島〉裡魔禍伏鳥(Ma Ha Fu Ne)名詞動詞化;或者〈女誡扇綺譚〉的胡弓弦音與〈社寮島旅情記〉的琉球三味線吟唱等。正是這些「文字聲語」構造了佐藤春夫耳中的殖民地聽覺空間,而郁永河筆下的臺灣,則充滿山川風土空間常民物件、植物(芭蕉、緬梔、檳榔、刺竹、番檨、蕭朗、鐵栗諸木等,見卷上)動物(巨蛇、牡鹿、馬熊、野彘等,見〈番境補遺〉)生態與原民活樣貌的感官或視覺描述。兩種相異的感官書寫,疊合在拍攝時身體的行動中,《鯤言》開始不再聚焦於眼前的人物口述,而是角色事件之外的纏結聲物與物誌光景。

《鯤言》將這些文學場景中的「敘事聲音」成為「音」、「詞」或「短句」,無法判讀文本與拍攝者背後的敘事意圖,但卻在聲語與場景相互拆解、稀釋後,逐漸形成新的「第三種聲音」。當這些「音」、「詞」或「短句」既不在陳述者身體中、也不在拍攝者的場景剪接中,而是透過一群「纏結聲物」因遭逢不同環境、相異對象的身體阻抗值而觸發出連結場景的「及物動詞」,或許《鯤言》索語的聲徑,開始出現屬於它自己的「聲所」。法國聲音理論家米歇.西昂(Michel Chion)曾提及約翰凱吉在一次訪談中重複「我不需要聲音對我說話。」這句話意味著我們總是無法真正的「聽」,而是在聲語中對位「敘事」與「敘事者」,在「語音中聽到聲音」(Hearing a Voice within the Sounds),並將言語、清晰度和意圖投射在「發話者」和「話語權位者」身上。這樣的感知模式,讓聽覺依賴、黏合在視覺影像中,但對西昂而言,我們應該「只需要聲音對我們說話」,不藉由「發話者」引動敘事與空間定位。在西昂 1994 年出版的關於電影聲音的《視聽:幻覺的建構》(Audio—vision: Sound on Screen)書中指出,「『主觀聽點』( POA, point of audition)應該被理解為一個空間或區域。」(Chion 1994: 90)「主觀聽點」一方面指觀眾分享角色主觀聽覺體驗的情況,以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另一方面,POA 用於空間意義上,為觀眾在影像所呈現的視覺敘事中所「聽到」的空間位置,逐漸構成觀者對影像內容主觀視角的位移。《鯤言》的聲音邏輯,則試圖從螢幕之外的纏結聲物與觀者的「主觀聽點」構成現場的聽覺空間,並且與現場投影的紀錄影像片段稀釋聽覺黏合影像所可能構成的敘事,只讓聲音陳述自身,讓觀者自身的主觀聽點透過聲音返回自身所處的空間,而我們方能在此聲徑中覓得第三種聲音。

 

[ 註1 ] 郁永河原註:梨園子弟,垂髻穴耳,傅粉施朱,儼然女子。土人稱天妃神曰馬祖,稱廟曰宮;天妃廟近赤嵌城,海舶多於此演戲酬愿。閩以漳泉二郡為下南,下南腔亦閩中聲律之一種也。
[ 註2 ] 陳第(1541-1617)於1602年來臺遊歷臺南、高雄一帶,深入西部平埔族各地,於1603年寫下近1500字的〈東番記〉,為最早記錄臺灣臺南區平埔族的漢文報導文學,早郁永河之《裨海紀遊》近一百年。然因內容較為簡略,《裨海紀遊》則被譽為是臺灣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參見郁永河著,《裨海紀遊:三百年前郁永河台灣大旅行》,南港山文史工作室出版,2015。臺灣歷史學者周婉窈於〈陳第〈東番記〉—十七世紀初臺灣西南平原的實地調查報告〉中提及「1603年以前,中文文獻中不乏有關臺灣的記載,但親屢其地並記載其土著居民者,陳第是第一人,比荷蘭人要來得早。」周婉窈,《海洋與殖民地臺灣論集》,聯經出版,2012:147頁。
[ 註3 ] 關於第三種主體,詳見 反身像:異步、實驗、恍惚性,2018反身像中的第三種聲音,2018
[ 註4 ]《伊呂波歌》(いろは歌),為日本平安時代學習五十音的和歌,「いろは」是該詩歌的首三個音。佐藤春夫並未在文中說明歌名,此為文中與運輸行老闆的對話內容。


.Mladen Dolar 2006. A Voice and Nothing More. Cambridge: MIT Press.
.Michel Chion 2016. Sound an acoulogical treatise. Duke University Press.
.Michel Chion 1994. Audio—vision: Sound on Scree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4th edition

主觀聲點.及物動詞.聽點—語徑
The Object Voice—In Connexion with the Body
物件聲音—身體聯繫

< / >

// 一但語言的存在被排除,所剩的只有語言在表象中的功能 // 表音
// 及物變因:與系統的硬體或軟體相對的觸覺、手勢、溫度、震動、濕度、植物
// catch (IOException e) {
println(“Err GetCmdStream”);
temperature = 25;
return temperature;
}
泉州南音.鼓.反聲語.臺灣竹枝詞.原吟

void SetVolume(float vol) {
//_audioplayer.setGain(vol); //max:0dB min:-80dB
//_audioplayer.amplitude;

{ 聲音異步連結成為語法 }

< / >

[ Khun-giân ] © 2015 ━━━━━ 2021